最后一个喜剧结构是「自相矛盾」。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结构。之所以把自相矛盾算作喜剧的第十三个结构,是因为他其中包含了反差(incongruity)和讽刺(irony)的特点。从定义上来看,自相矛盾并不是讽刺,但是大家却能因为其中包含的讽刺意味而笑起来。
自相矛盾的定义是这样的:一句由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的话,却有可能是真实合理的。最简单的自相矛盾通常是由两个单独成立但彼此不能共同成立的句子所组成。
最后一个喜剧结构是「自相矛盾」。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结构。之所以把自相矛盾算作喜剧的第十三个结构,是因为他其中包含了反差(incongruity)和讽刺(irony)的特点。从定义上来看,自相矛盾并不是讽刺,但是大家却能因为其中包含的讽刺意味而笑起来。
自相矛盾的定义是这样的:一句由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的话,却有可能是真实合理的。最简单的自相矛盾通常是由两个单独成立但彼此不能共同成立的句子所组成。
「绵里藏针」是一个我研究了多年的喜剧结构,它包含一个完备喜剧公式的所有必要元素。元素的完备在喜剧公式的判定中极为重要。例如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某些标准,便从行星被降格为卫星。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讽刺」这个技巧。一直以来讽刺有着不同的含义。如果我们查字典的话,我们得到的释义可能和现在喜剧中「讽刺」的含义有些许不同:
这是一个让复杂内容突然变简单的喜剧结构,也是一个给读者或听众带来惊喜的技巧。当观众认为你要开始认真阐述的时候,你突然推翻他们的期望,一笔带过,通过反差制造出笑点。
当你发现日常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细节,并把它放在「放大镜」下一用稍微夸张地手法为观众重现它,这样的喜剧就被称作是观察式喜剧。观察式幽默非常强大,尤其是当你真正抓住了一些观众也有强烈共鸣细节的时候。
「闹剧」是利用夸张甚至有些愚蠢的肢体动作,通过「表演」笑话让观众产生优越感的一种方式;如今的「闹剧」(利用肢体和表演)则通常是一种简单的「呈现」。虽然一些喜剧演员仍然会使用「闹剧」中夸张的身体动作来演出,但这种方式其实现在通常出现在素描喜剧小品(Sketch)或者是真人实景喜剧中;单口喜剧采用的相对较少。
配对短语利用反义词,同音异义词和同义词的节奏和押韵来制造笑点。同时,节奏和押韵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反差感,而这往往是观众喜欢的。
是演员描述其他人的愚蠢的想法和行为,并使观众产生优越感的技巧。用法有:自嘲、嘲笑权威(警察或者政客等),或者攻击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这个方法很像刚才讲的语义双关法,不同的是语义双关法用的是单个词语的「误解」 ,而简单真相用的是措辞上的「误解」。观众通常从演员第一句的措辞中推测一种默 认情形(通常是过度解读),但是演员下一句将另一种隐藏含义(通常是更直白的含 义)告诉观众,这种「简单真相」通常是观众不会意料到的,这样就带来了笑点。
制造反差就是将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的技巧,也可以理解成将相反的元素并列讨论。人们称这个技巧为联想式喜剧,表演方式可以是简单陈述或者呈现出来。简单来说,就是将一般情况下毫无关系的两件事相提并论,这个结构在喜剧中用得非常普遍。